影响专色色差的因素
在印刷的过程中,导致专色油墨生产色差的因素比较多,下面对这些因素分别进行探讨。
1、纸张对颜色的影响
纸张对墨层颜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。
(1) 纸张的白度:白度不同(或者带有一定颜色)的纸张,对印刷墨层的颜色显现有不同的影响。对同一种白板纸而言,白度不同,印刷墨层的颜色差异主要体现在专色墨中黑墨成分的多少,特别是对明度在70以上的颜色,影响非常的明显,造成专色墨的配比差别很大。因此,在实际的生产中应该尽量的选用白度相同的纸张印刷,以减小纸张白度对印刷颜色的影响。
(2) 吸收性:同一种油墨在相同条件下印刷到吸收性不同的纸张上时,会有不同的印刷光泽。纸张的结构决定了纸张表面存在着由植物纤维形成的凹凸和孔隙,为使纸面获得良好的均匀性和平滑度,一般要在纸张表面涂布不同厚度的涂料。涂料的性质和厚度决定了纸张表面对油墨的吸收能力。根据吸收的能力不同,必然要使印刷墨层的颜色产生差异。非涂料纸与涂料纸相比,黑色墨层会显得灰暗、无光泽,且彩色墨层会产生漂移,由青色墨和品红色墨调配出的颜色表现*明显。
(3) 光泽度和平滑度:印刷品的光泽度取决于纸张的光泽度与平滑度。印刷用纸的表面属于半光泽表面,特别是涂料纸。
在彩色印刷品上,当光线以45°入射角照射到纸张表面的时候,大约有4%的光会被反射掉,这*是首层表面反射光。而其余入射光穿过油墨层,经油墨的选择性吸收之后,再透过墨层反射出来,进入人眼,被人眼所感知,这*是我们观察到的颜色。如果纸张的光泽度和平滑度比较高,则首层表面反射光是做镜面反射,不容易进入人眼,这个时候观察到的颜色基本*是透过墨层反射出的颜色。若纸张表面粗糙,光泽度比较低,则首层表面反射光将发生漫反射,此时我们看到的颜色是主色光和首层表面反射光产生的混合色。由于这里面含有白光成分,因此降低了主色光的饱和度,所以人们观察印品的时候感觉颜色变浅,用密度计测量时密度值降低,明度上升。
2、表面处理对颜色的影响
包装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有覆膜(亮光膜、亚光膜)、上光(罩亮光油、亚光油、UV光油)等。印刷品经这些表面处理之后,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相变化和色密度变化。这些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。物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产品表面增加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,这对色密度有一定影响。覆亮光膜、罩亮光油和UV油的时候,色密度增加;覆亚光膜、罩亚光油的时候,色密度降低。化学变化主要来自覆膜胶、UV底油、UV油内含有的多种有机溶剂,它们会使印刷墨层的颜色发生变化。
3、撤淡剂对颜色的影响
撤淡剂是一种油膏状的无色透明物质,在专色印刷中主要起冲淡颜色的作用。撤淡剂的加入量不同,对色相的影响也不同,特别是蓝色表现得*明显。
在配制专色墨的过程中,匀墨仪以及展墨仪对油墨产生的剪切力、压力要比印刷机上的小。在印刷的时候不需加入撤淡剂,但是在配墨制作色卡的时候只有加入撤淡剂,才可以打出均匀的专色墨颜色展示卡。在色密度相同情况下,色卡与印刷品呈现出的颜色是存在色差的,这是因为撤淡剂的加入,改变了油墨中颜料的分布状态,使油墨对光的吸收、折射和反射都发生了变化,由此*产生了色差,这种色差是由系统的差异引起的。
4、干退密度差异的影响
刚印出的印刷品,油墨尚处于湿态,与干态的时候有一个密度差。湿色密度大于干色密度的现象称为干退密度现象。这是因为刚印出的墨层有一定的流平性,所以表面反射以镜面反射为主,看上去色彩鲜艳,光泽比较好。当墨层处于干燥状态的时候,表面反射以漫反射为主,色泽自然比刚印刷出来的时候显得要暗淡无光。
由于干色密度一般要在印完干燥30~60分钟后才可以测量,这*给专色密度的测量、控制带来了困难。
带有偏振镜装置的密度计可以消除墨层表面因镜面反射而产生的光,所测得的湿色密度与干色密度非常接近,使测得的密度值不受墨层干湿影响。对于涂料纸,测量密度差为0.05~0.15,非涂料纸的测量密度差为0.1~0.2。不同的颜色色差也不同,黄色差异*小,黑色*大,蓝色和红色介于二者之间。因此用这样的密度计测量的时候,测量值应当比标准色样的密度值适当高出一部分,这样才可以起到控制的作用。
5、系统差异的影响
用匀墨仪、展墨仪制作色卡的过程是"干印"过程,没有水参与,而印刷是"湿印"的过程,有润湿液参与印刷的过程,所以在胶印中油墨必然要发生油包水的乳化现象,乳化之后的油墨由于改变了颜料粒子在墨层中的分布状态,必然要产生色差,印刷出的产品也*显得色泽灰暗、不鲜艳。
另外,调配专色所用油墨的稳定性、墨层的厚度、称量油墨的准确性、印刷机供墨区的新旧差异、印刷机速、印刷时的上水量等也都会对色差的产生有不同的影响。